“诗说廉洁”之十三 张伯行 《禁止馈送檄》
时间: 2024-05-20


《禁止馈送檄》是清代张伯行所作的一首词,他是清朝康熙时的一名地方官,为官一处,造福一方,工于谋事,耻于谋私,做官清正廉洁。张伯行曾明言“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

张伯行为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著称,官至礼部尚书,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著名。他从不收受下属的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康熙皇帝赞其为“天下第一清官”,赐“廉惠宣猷”的匾额。

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拒绝送礼者,特地撰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这篇檄文被视作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禁止馈送檄》曰:“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全文仅56字,共用了8个“一”字,申述了关心百姓疾苦、注重个人名节、反对送礼行贿的主张。“一丝一粒”虽小,却牵涉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得就不止一分;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这体现了廉洁奉公的做人原则与道德操守。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张伯行《禁止馈送檄》,多次借此勉励中共党员珍惜名节,严于律己,守持廉德。他曾说“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一”是汉字里最奥妙的文字之一。它可大,大到万物之母;它可小,小到一丁点,一丝一毫……“一”虽小,小中见大;“一”虽大,大中有小。牵一发而动全身;观一斑而见全豹。所以,对于“一”,要“谨思之,慎取之”。当今社会有人认为小赌一次、挥霍一次、受贿一次、破例一次,无关大“一”。殊不知,欲望往往就是从不经意的“一”日渐膨胀扩大,变得一发而不可收的。分析近些年被惩腐利箭射下马的腐败分子,谁也不是生来就腐败,谁也不是一当官就腐败,大多是从一顿请客吃饭、一次收受礼品开始,慢慢地由小变大,成了人民的罪人。小洞不补,必成大洞;蚁穴不堵,必然溃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