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之百年党史》课程标准
(2023年9月修订)
一、课程名称
《中国故事之百年党史》课程标准
二、适用对象
银河8366cc全体高职学生
三、开课学期
经管学院、机械学院开设于第三学期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艺术学院开设于第四学期
三、建议课时(学分)
《中国故事之百年党史》共计24学时,2学分
四、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选择性必修课。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课程体系中规定“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宪法法律等,开设高等职业学校专科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系列要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的:“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会议精神,我院从2021年5月份开展“党史”选修课试点工作,课程标准于2023年9月进行第一次修订。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和四史教育,尤其是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此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该课程特点是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生动翔实的故事和重大历史事件多,有很强的历史性、故事性、理论性,通过课程切入点以小见大,组织实施该课程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领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课程可以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相联系深化展开,做到课程之间的融合,以提高教育效果的达成。
五、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成熟和壮大的过程,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风雨历程,实事求是的看待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小切口学习,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学生的联系观、发展观,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帮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考问题,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三)素质目标
帮助学生认清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性,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六、课程内容
(一)课程结构
教学模块 |
理论 学时 |
序 |
2 |
第一讲 山河破碎不知路在何方 |
2 |
第二讲 开天辟地撑起救国大业 |
2 |
第三讲 井冈星火开辟革命新路 |
2 |
第四讲 长征是永恒的英雄史诗 |
2 |
第五讲 全民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
2 |
第六讲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
2 |
第七讲 改天换地奠基兴国大业 |
2 |
第八讲 激情燃烧曲折探索廿年 |
2 |
第九讲 改革开放开启富国大业 |
2 |
第十讲 举旗定向引领科学发展 |
2 |
第十一讲 以中国梦擘画复兴蓝图 |
2 |
学时合计 |
24 |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教学模块 |
内容要求 |
序 |
1.理解学习党史理论的重要意义; 2.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掌握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3.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第一讲 山河破碎不知路在何方 |
1.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2.理解在民族危亡之下的中国各阶级奋起反抗的过程、意义及其局限性; 3.深刻领悟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下,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必然性。
|
第二讲 开天辟地撑起救国大业 |
1.了解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潮流的过程及作用; 2.掌握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3.理解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与工农运动的开展。
|
第三讲 井冈星火开辟革命新路 |
1.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过程; 2.理解中国革命战略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 3.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理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具有关键意义。
|
第四讲 长征是永恒的英雄史诗 |
1.了解三次“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表现及其根源; 2.掌握长征过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伟大的长征精神内涵; 3.领会如何在实践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
第五讲 全民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
1.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与意义; 2.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3.深刻把握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
第六讲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
1.理解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的过程及产生的意义; 2.了解第二条战线的壮大发展及伟大战略决战的展开; 3.掌握解放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
第七讲 改天换地奠基兴国大业 |
1.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掌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意义; 3.深刻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所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历史性成就,认识到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奋斗的结果。
|
第八讲 激情燃烧曲折探索廿年 |
1.了解党在1956年后二十年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党在二十年关键发展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与经验教训; 2.树立科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历史观; 3.领会如何更好地把党的先进思想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
第九讲 改革开放开启富国大业 |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 2.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和理论创新成果,充分认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3.深刻认识改革创新的迫切性,大学生争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
第十讲 举旗定向引领科学发展 |
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及战略意义; 2.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3.理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自身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影响。
|
第十一讲 以中国梦擘画复兴蓝图 |
1.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2. 深刻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3.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
七、课程组织
根据本课程性质与特点,采取专题化教学,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料等,教学手段主要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
八、教学评价
本门课程实行考查形式。针对学生检测评价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该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入学生成绩册。充分考虑本门课程特点,考核可趋于方法灵活,具体分值比例如下:
党史课程总成绩=考勤(10%)+平时成绩4次(70%)+期末考查成绩(20%)
九、教学资源
1.习近平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2021年2月第一版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银河8366cc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中国文献出版社 2021年2月第一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21年2月第一版
4.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2月第一版
5.中共中央重要会议文件、中央领导人讲话。
十、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政治方向与学生需求相结合;主流理论与实际体验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思考相结合;事实举证与观点引导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综合应用讲授、讨论、问答与视频、图片资料等方法手段将分层、排序的内容进一步活化,展开,深化,达到教学形式生动多样,内容丰富,印象深刻,效果显著。本课程的教学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原理的形成背景及内在逻辑理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加强对理论的理解,过渡到综合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疑难和疑惑的问题。
(二)教学评价建议
遵循客观、公正、透明、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进行考核评价。根据各个专题老师所给出的具有开放性的考查题型对学生能力做出相应的考核与评价。
版权所有: 银河8366cc_授权网站 / 邮编:300350 津ICP备13006016号 津教备0085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