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课程标准
(2023年4月)
一、课程名称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二、适用专业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各专业大学生
三、建议课时(学分)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课程为学院公共选修课课、考查课。共计1.5学分。学期需完成十四个章节的讲授和习题复习答疑,周课时为2课时,共计24课时。
四、课程性质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课程为学院公共选修课、考查课,开设本课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银河8366cc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进一步完善“1+N+X”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本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特点,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主渠道。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激励大学生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激励大学生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制定本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参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辅以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大学)”,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将其内容融入到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五、课程目标
本课程既担负着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思想教育的任务,又担负着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任务。当今大学生面临着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通过本课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领会其基本精神,使学生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建党精神的内涵及要求;理解并掌握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及要求;理解并掌握长征精神的内涵及要求;理解并掌握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及要求;理解并掌握延安精神的内涵及要求;理解并掌握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要求;理解并掌握红岩精神的内涵及要求;理解理解并掌握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及要求;理解并掌握“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及要求;理解并掌握特区精神的内涵及要求;理解并掌握抗洪精神的内涵及要求;理解并掌握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及要求;理解并掌握抗疫精神的内涵及要求;理解并掌握脱贫攻坚精神的内涵及要求。
(二)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案例分析等途径,查找与学习任务相关的资料,加深对课程原理的理解,辅助自学;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现实舆情进行判断、归纳、分析,做到不轻信不盲从,坚持正确观点;能够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引导学生把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要求落到实处,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引导学生坚定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勇气;帮助学生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具备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所应有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感知社会发展趋势,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理论的清醒积极化为行动的自觉,为将来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刻苦学习、提升本领、完善自我。
六、课程内容
本课程在概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基础上,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展开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以理论教学的内容为依据,由任课教师根据课堂进展、学习情况、时事热点等自行制定,以下学时分配供授课教师参考。
序号 |
章节教学内容 |
理论 |
1 |
第一讲 伟大建党精神 |
2 |
2 |
第二讲 井冈山精神 |
2 |
3 |
第三讲 长征精神 |
2 |
4 |
第四讲 遵义会议精神 |
1 |
5 |
第五讲 延安精神 |
2 |
6 |
第六讲 西柏坡精神 |
2 |
7 |
第七讲 红岩精神 |
1 |
8 |
第八讲 抗美援朝精神 |
2 |
9 |
第九讲 “两弹一星”精神 |
1 |
10 |
第十讲 特区精神 |
1 |
11 |
第十一讲 抗洪精神 |
1 |
12 |
第十二讲 抗震救灾精神 |
1 |
13 |
第十三讲 抗疫精神 |
2 |
14 |
第十四讲 脱贫攻坚精神 |
2 |
15 |
考试 |
2 |
合计 |
24课时 |
24 |
第一讲 伟大建党精神
教学内容:
1.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
2.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3.伟大建党精神展现党的强大优势
4.在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教学重点:
1.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2.伟大建党精神展现党的强大优势
教学难点:
1.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创立和丰富发展的历史过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使学生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优势,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永远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第二讲 井冈山精神
教学内容:
1.井冈山斗争的革命历史
2.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涵
3.习近平谈井冈山精神
4.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教学重点:
1.习近平谈井冈山精神
2.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教学难点:
1.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要求:
使学生始终承载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使学生坚信我们党必将永立时代潮头、永葆生机活力,不断引领民族复兴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第三讲 长征精神
教学内容:
1.长征的艰辛历程
2.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3.长征精神在革命精神中的地位
4.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教学重点:
1.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2.长征精神在革命精神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
1.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教学目标与要求:
弘扬长征精神,要把长征精神与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要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无限巨大的创造历史的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革新能力,创新和培育长征精神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新形态、新样态,让长征精神在人民群众中扎下根,开出美丽的花朵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四讲 遵义会议精神
教学内容:
1.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
3.让遵义会议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教学重点:
1.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
2.让遵义会议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
使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在探索中反思,在绝境中奋起,在挑战中开拓。遵义会议铸就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指引着中国共产党越过重重关山,创造百年辉煌,奔赴新的征程。
第五讲 延安精神
教学内容:
1.革命圣地孕育延安精神
2.延安精神的思想内涵
3.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教学重点:
1.延安精神的思想内涵
2.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教学难点:
1.延安精神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阶段,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从历史走进现实,延安精神更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必将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第六讲 西柏坡精神
教学内容:
1.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西柏坡精神
2.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3.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努力交出优异答卷
教学重点:
1.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1.在新时代如何牢记“两个务必”,传承西柏坡精神
教学目标与要求: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弘扬践行西柏坡精神,不忘初心、矢志奋斗、团结拼搏,从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聚精会神奋力书写让人民更加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第七讲 红岩精神
教学内容:
1.红岩精神的形成过程
2.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
3.用红岩精神凝聚新时代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
1.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
2.用红岩精神凝聚新时代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1.红岩精神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与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讲,“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挖掘红岩精神新的时代价值,让红色基因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让宝贵精神照亮前行之路,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时代洪流中挺立潮头、奋勇向前。
第八讲 抗美援朝精神
教学内容:
1.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2.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
3.传承发扬抗美援朝精神
教学重点:
1.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
2.传承发扬抗美援朝精神
教学难点:
1.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
教学目标与要求:
使学生认识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九讲 “两弹一星”精神
教学内容:
1.“两弹一星”成就辉煌
2.“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3. 国之脊梁 致敬元勋
4. 传承精神 激励后人
教学重点:
1.“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2. 传承精神 激励后人
教学难点:
1.“两弹一星”精神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直到今天,戈壁沙丘下的指控室里,墙面的标语依然醒目:“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第十讲 特区精神
教学内容:
1.经济特区的形成背景
2.特区发展历程
3.特区精神的科学内涵
4.特区发展见证改革开放历程
教学重点:
1.特区精神的科学内涵
2.特区发展见证改革开放历程
教学难点:
1.经济特区的形成背景
教学目标与要求:
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经济特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特区精神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也必将推动经济特区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十一讲 抗洪精神
教学内容:
1.抗洪精神的时代背景
2.抗击九八洪水的紧迫性和挑战性
3.抗洪精神的思想内涵
4.抗洪精神武装着中华民族
5.新时代如何防洪减灾
教学重点:
1.抗洪精神的思想内涵
2.抗洪精神武装着中华民族
教学难点:
1.抗击九八洪水的紧迫性和挑战性
教学目标与要求:
危难之际,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军民一心严防死守、顽强战斗,抒写下一幕幕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雄壮画面。经此大考,我们不但战胜了洪水,也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新的精神丰碑。
第十二讲 抗震救灾精神
教学内容:
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抗震救灾精神内涵
3.涅槃重生,创造灾区重建奇迹
教学重点:
1.抗震救灾精神内涵
2.涅槃重生,创造灾区重建奇迹
教学难点:
1.新时代如何让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动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使学生认识到新时代,我们应该进一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向世界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英雄气概和民族品格。
第十三讲 抗疫精神
教学内容:
1.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
2.抗疫成功经验
3.抗疫精神的思想内涵
4.抗疫精神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1.抗疫精神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1.抗疫精神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与要求:
伟大抗疫精神,既铸就了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更吹响了民族复兴的奋进号角,不仅彪炳史册,更加光照未来。
第十四讲 脱贫攻坚精神
教学内容:
1.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
2.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3.脱贫攻坚精神的思想内涵
4.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书写中国发展新篇章
教学重点:
1.脱贫攻坚精神的思想内涵
2.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书写中国发展新篇章
教学难点:
1.脱贫攻坚精神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与要求:
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中,辛勤耕耘,勇往直前,我们就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
七、课程组织
本课程在教学中共14讲。其中前7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第8讲、第9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第10-12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第13讲、第14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精神。
八、教学评价
本课程满分100分。包括出勤、理论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比例按学院规定。其中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表现、平时小测验及平时作业等,期末考试由任课教师按照我院教务部相关要求自行组织。
课程总评成绩=出勤成绩(10%)+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20%)
九、教学资源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一般是合班上课,建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料呈现给学生,以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可以指导学生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相关资料和书籍(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相关学习资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辅以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大学)”、2021年版《看万山红遍-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袁国柱编写),党员相关学习资料,周末理论大讲堂,人民日报、新华网等)。
十、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政治方向与学生需求相结合;主流理论与实际体验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思考相结合;事实举证与观点引导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综合应用讲授、讨论、问答与视频、图片资料等方法手段将分层、排序的内容进一步活化,展开,深化,达到教学形式生动多样,内容丰富,印象深刻,效果显著,实现掌握概念、理解原理、把握理路。
(二)教材使用建议
开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课程,认真参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银河8366cc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讲话精神,辅以袁国柱编著著作《看万山红遍-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6月版)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评价建议
遵循客观、公正、透明、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进行日常教学评价和期末考核评价。日常教学评价侧重从考勤、课堂表现、理论课作业次数和质量等方面给以成绩,期末考核以试卷成绩为依据。学期总评成绩按学院规定的考勤、理论课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百分比综合得出。
2023年4月
版权所有: 银河8366cc_授权网站 / 邮编:300350 津ICP备13006016号 津教备0085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