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法治思维》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大学生与法治思维
二、适用专业
银河8366cc三年制大一学生
三、课程性质
《大学生与法治思维》课程为学院公共选修课,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特别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具备法治思维的重要思政课,也是学院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N+X”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课程课时(学分)及结构内容
本门课程共16课时,共计1学分,课程内容分为八个章节,周课时为4课时,均为理论课。学时分配如下:
序号 |
章节教学内容 |
学时分配 |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
1 |
第一章 法治思维与宪法解读 |
2 |
0 |
2 |
2 |
第二章 劳动法重点解读 |
2 |
0 |
2 |
3 |
第三章 刑法重点解读 |
2 |
0 |
2 |
4 |
第四章 民法典合同编 |
2 |
0 |
2 |
5 |
第五章 食品安全法 |
2 |
0 |
2 |
6 |
第六章 治安管理处罚法 |
2 |
0 |
2 |
7 |
第七章 行政处罚法 |
2 |
0 |
2 |
8 |
第八章 预防职务犯罪 |
2 |
0 |
2 |
合计 |
|
16 |
0 |
16 |
五、课程目标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因此,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通过课程学习,达到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学生了解把握法律的含义和历史发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过程,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过程、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明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原则,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总目标和主要路径,以及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和修改过程,明确宪法的重要地位,掌握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理解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的重要性,维护宪法权威,使学生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
(二)能力目标:
提高法治素养,提升法治思维,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作为,养成敬畏法律的良好品质,努力成为尊重法律权威、信仰法律的先锋;当自己的理想目标、思想感情、行为方式、权利诉求和利益关系等与法律的价值、规则或要求发生冲突时,能够服从法律,作出符合法律的选择,按照法律的指引实施自己的行为;掌握和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会学、会用,真学、真用,指导大学生自身成长,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三)素质目标: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和维护宪法权威,学生养成心中有法、敬畏法律的良好素养,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对一切依据法律和事实作出的决定,真心接受与认可,自觉执行。主动将理论的清醒积极转化为行动的自觉,为将来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刻苦学习、提升本领、完善自我。
六、教学评价
对学生检测评价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课程总成绩=考勤(10%)+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20%),比例符合学院规定。
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表现、平时小测验及平时作业等,共计两次。
期末考试按照学院要求统一执行。
七、教学资源
(一)使用课件
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由课程建设小组集体制作课件。
(二)辅助教学资料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2022 年版。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指导方案,教学指导方案编写组。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外文出版社。
4.《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5.《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网络教学资源
1.智慧职教云平台
2.中国大学慕课
3.学习强国
(四)教室
建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
八、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理念建议
以“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为遵循,以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目标,基于“三贴近三融入”原则,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职业、贴近学生思想,融入党史,融入专业,融入实践,构建“思政+专业+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二)教学过程建议
教学中在政治导向和材料使用中,要着眼于习近平银河8366cc法治思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等,将其融入到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作为教学引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原理的形成背景及内在逻辑理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加强对理论的理解,过渡到综合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疑难和疑惑的问题。
(三)教学评价建议
遵循客观、公正、透明、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进行日常教学评价和期末考核评价。日常教学评价侧重从考勤、课堂表现、理论课作业次数和质量、实践课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给以成绩,期末考核以试卷成绩为依据。学期总评成绩按学院规定的考勤、理论课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实践课成绩所占百分比得出。
银河8366cc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年1月
版权所有: 银河8366cc_授权网站 / 邮编:300350 津ICP备13006016号 津教备0085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