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二、适用对象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三年制、两年制各专业学生
三、课程性质
《形势与政策》课程为公共基础课,必修课。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具有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 引导综合性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 势,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因应形势出台的相关政策,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
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课程。
四、参考课时
《形势与政策》课程理论教学课时:三年制从 2019 级开始,每学期 8 课时,共 5 个学期,总计 40 课时;两年制每学期 8 课时,共 3 个学期,总 计 24 课时。
每学期要完成涉及党的建设专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专题、港澳台工作
事务专题、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等内容的学习及考试。
五、总学分
共计 1 学分,每学期学分按照所授学期数进行分配。
六、课程目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银河8366cc加 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银河8366cc加强和 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系统回顾一百年来党领导 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的伟大成就,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 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 ”,坚定“ 四个自信 ”,做到“ 两个维 护 ”,弘扬建党精神,贯彻“九个必须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 新人。现就本学期“形势与政策 ”课教学内容设置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 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 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正确认识当前形 势和社会热点问题,理解党和国家在相关事件和问题上的政策和举措。
( 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 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 素质目标
通过理论解读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对形 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和正确决策上,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课程内容
“形势与政策 ”,主要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基本国情、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 和挑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 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高举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 育,牢牢把握舆论正确导向,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 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 上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青春正能量。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本课程以教育部的通知文件为指导,落实《高校“形势与政策 ”教育教学要点》的通知精神,依托中宣部主管的时 事报告杂志社出版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为主要内容,分为加强党的建 设篇、经济社会发展篇、涉港澳台事务篇、国际形势政策篇。结合学院教 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及时精准编制实施课程的教学 计划、教案、课件等教学载体。
八、考核要求
本课程总评成绩满分 100 分。包括出勤、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部 分比例为:考勤占比 10%,平时成绩占比 70%,期末占比 20%。
出勤成绩,按照教务处文件规定,缺勤本学期本门课程总课时 1/3,不 允许参加结课考试,缺勤本学期本门课程总课时 1/2,既不允许参加结课考 试,也不允许参加补考,直接进入毕业补考。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平时小测验及平时作业等,主要考核学生 的学习态度及是否遵守教学秩序,是否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期末成绩,可根据学生专业采取灵活性开卷考试形式,建议采取专题 小论文或调研报告(要求 1500 字以上)等形式,重点考核学生对当今世界 格局以及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实践成就的了解情况。
专题论文、调研报告具体评分标准:
90-100 分:观点正确,论述详实,分析深刻,结构严谨,能较好地理论 联系实际。
80-89 分:观点正确,论述较为详实,分析得当,结构严谨,能理论联 系实际。
70-79 分:观点正确,论述一般,结构完整,能理论联系实际。
60-69 分:观点正确,论述空泛,结构较为完整,没有理论联系实际。 不 及 格 :政治观点错误;抄袭;不符合考核基本要求。
九、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政治方向与学生需要相结合;主流理论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教师讲授 与学生思考相结合;视频例证与观点引导相结合。应用讲授、讨论、问答 与视频、图片资料等方法手段将分层、排序的内容进一步活化、展开、深化,达到教学形式生动多样,内容丰富,印象深刻,效果显著。
注重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开展师生、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研 究,让学生边学边理解边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教案编写建议
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 ”教育教 学要点》的通知、 中宣部主管的时事报告杂志社出版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来整合资料,编写教案。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本课程已全部实现多 媒体课件教学,提倡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以取 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大各类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例如教学项目的设计、案例的收集以及每篇的引导案例,课后案例分析等。
资料来源要有权威性,集体备课,共享课件。利用好“全国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 ”的课程资源,打造我院“形势与政策 ” 课教学优质资源。
实行“形势与政策 ”课特聘教授制度,分层建立特聘教授专家库,选 聘社科理论界专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行业先进模范等参与“形势与
政策 ”课教学。积极邀请党政领导干部上讲台讲形势与政策课。
十、教学条件
教学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学实践丰富,科研成果 丰硕。本课程可以有效利用现代教育网络资源,如本院及兄弟院校的精品 课程网络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多样, 目前有学习通、雨课堂、职教云搭载 网络教学资源,符合学生特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以及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的能力。
十一、课程资源
1.《高校“形势与政策 ”教育教学要点》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2.《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编 教育部社会科 学司思政工作司委托出版
3.《时事报告》 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编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政
工作司委托出版
4.《人民 日报》、《新华社每 日电讯》、《参考消息》、《中国教育 报》、《半月谈》、《瞭望》、《世界知识》、《环球时报》等
5.形势与政策网、人民网、新华网、求是网等
编写:王娇 张玉苓 彭少勇 审定: 田聪智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2021 年 9 月 1 日
版权所有: 银河8366cc_授权网站 / 邮编:300350 津ICP备13006016号 津教备0085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