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展


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根据国家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有关通知要求,充分发挥文物资源见证发展历程、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物资源全面“活”起来,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学院团委开展文物进校园”系列活动。
为此我们请到了平津战役纪念馆的李琳老师来到我院讲座。李琳老师此次讲座的主题是“197封电报”——相较于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而言,在彼时全国的各个战场中,使用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依旧处于劣势状态。可让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不管是在数量和装备上都占有巨大优势的国民党,在战争最重要的转折时刻,却被身处西柏坡一间土坯房里的毛主席,依靠197封电报,指挥解放军先后拿下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197封电报究竟有何神奇之处?毛主席是如何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在此次讲座中李琳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当时的历史,我们受益颇多。
校园是红色文化的传播阵地,让红色文化充满校园,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智慧和兴趣爱好,在讲座上,老师就党和国家对红色文物教育事业指导性政策做了深入性的解读和论述,向大家讲述了红色精神的伟大,勉励大家要传承红色基因,不忘职责使命,牢记党的嘱托,红色文物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载体,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文化自信,文化是根、是魂,它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精神动力,对青少年教育非常重要。
传承红色基因,谱写时代篇章,莫忘少年凌云志,吾辈之青年,应以理想书写时代华章。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传承红色基因,是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新时代的我们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滋养,从党的精神之源中吸取奋斗精神,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践行“文物进校园”以它为任务,谱写时代华章。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在新时代的我们也要不忘初心勇毅前行。